再这样蹦迪下去,噪音性耳聋可能会找上门!!!
蹦迪一时爽,耳朵嗡嗡响;
连续蹦几天,听啥都不响!

如今,“857”已经变成年轻人普遍的夜生活模式,伴随着狂热的音乐和放纵的舞动,大家抛开烦恼,释放压力。然而,有些人却蹦着蹦着就“聋”了。


“我从来没想过,自己会这么年轻就得了耳聋。”
小李(化名)坐在耳鼻喉科的诊疗室里,低着头,声音有些哽咽。
作为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孩,蹦迪和音乐节曾是她生活的一部分,每个周末她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去享受属于她们的狂欢时光。

但最近,她突然发现自己在聚会时,开始听不清朋友的说话声,甚至在听到人群中的声音时,总是觉得耳朵里有一种闷堵感。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她震惊——噪音性耳聋。

噪音性耳聋,年轻人越来越常见的隐患
噪音性耳聋属于神经性耳聋的一种,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,造成内耳毛细胞损伤甚至死亡,最终导致听力丧失。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,全球有约12亿人面临噪音性耳聋的风险,而这一趋势正在向年轻人群体蔓延。
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,蹦迪、音乐节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常常忽略耳朵的保护。尤其在娱乐场所中,噪音的强度往往达到或超过85分贝,而这种强度的噪音长时间暴露就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

噪音性耳聋的症状
噪音性耳聋初期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,像小李一样,起初只是感觉耳朵堵塞或听力下降,不易察觉。

然而,如果长时间继续暴露在噪音中,症状会逐渐加重,表现为:
①听力逐渐减退,尤其是对高频声音的辨别能力下降。
②常伴耳鸣,在安静环境下尤为明显。
③耳朵出现闷堵感,声音听起来像是从远处传来。
④在嘈杂环境下更加难以听清说话声。
如何预防噪音性耳聋?
1、限制高噪音环境暴露
对于喜欢蹦迪的年轻人来说,可以选择音量适中的场所,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音响特别强烈的区域。
2. 使用耳塞
在高噪音环境下,如果必须待在其中,可以佩戴专门的耳塞来保护耳朵。
3. 保持适当的音量
对于喜欢听音乐的人来说,避免长时间将耳机音量调得过高。耳机最大音量不应超过60%,并且每天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。
4. 远离噪音源
如果可能,避免长时间待在噪音源附近。比如,工作时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,外出时避免靠近工地或交通繁忙的路段。车流声、喇叭声等噪音都会对听力产生一定影响。
5. 定期进行耳朵检查
如果长时间因工作生活需要处于噪音种,定期进行耳朵健康检查是非常必要的。

遇到噪音性耳聋怎么办?
如果不幸出现了噪音性耳聋的症状,应该尽早到耳鼻喉科进行检查。治疗噪音性耳聋的关键是早期发现,及时采取措施。

对那些常年待在高噪音环境中的人来说,噪音性耳聋正是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。保护耳朵,就是保护我们听到世界的能力,也是在守护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。